電影,是光與影的河流,流淌著時代的印記。新疆電影,以其獨特的氣韻,從《兩代人》的深情回望到《巴扎喜事》的當(dāng)代歡歌,在中國電影的璀璨星河中,鐫刻下斑斕的新疆印記,吟唱著各民族共生共榮的動人史詩,向世界展現(xiàn)著真實、生動、立體的中國新疆。
新中國成立伊始,遼闊新疆的動人故事,在銀幕上還是一片亟待開墾的沃土。1955年上海電影制片廠攝制的《哈森與加米拉》和1963年長春電影制片廠出品的《冰山上的來客》等影片,將天山南北的壯美山河、豐富多彩的人民生活、深沉的家國情懷呈現(xiàn)在全國觀眾面前,成為幾代人的新疆印記。
1979年,一聲春雷響徹天山南北——“天山電影制片廠”正式命名,宣告新疆電影又一個時代的啟幕。歷經(jīng)初創(chuàng)歲月的艱辛磨礪,新疆本土電影人厚積薄發(fā),將新疆的文化血脈與深邃歷史礦藏,精心熔鑄于光影敘事中,實現(xiàn)了新疆電影從“外力輸血”到“本土造血”的跨越。
新時代的浪潮奔涌不息,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電影如沐春風(fēng),厚積薄發(fā),電影創(chuàng)作者們以更為深沉的筆觸和宏闊的視野,在銀幕上揮毫潑墨,將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故事,匯入時代發(fā)展的浩蕩江河,以真實、立體、多元的鏡頭語言,呈現(xiàn)著時代發(fā)展的脈動。
新疆電影一次次以深刻的筆觸勾勒著這片遼闊土地的自然壯美、歷史厚重、人文豐繁,展示出新疆各民族攜手奮進(jìn)、共創(chuàng)美好生活的時代風(fēng)貌,成為深入推進(jìn)文化潤疆的重要抓手,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實踐。
在中國電影發(fā)展史中,新疆電影作為中國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用一部部優(yōu)秀作品,傳遞出廣袤的新疆大地獨特魅力的精神能量與文化氣息,講述著各族人民動人的交往交流交融故事,向世界展示出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新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