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70年 奮進新征程丨新疆煤炭的現代化突圍

2025-06-12 10:16:00    來源: 天山網-新疆日報原創(chuàng)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于江艷

  從人拉肩扛到無人化開采;從產量不足百萬噸到超5億噸;從傳統(tǒng)燃料向化工原料轉變……70年來,作為能源保供“壓艙石”的新疆煤炭,其開采方式、產能建設、消費用途等均發(fā)生深刻嬗變,資源優(yōu)勢正轉化為發(fā)展勝勢。

  從“煤黑子”到遠程操作員

  滿頭滿臉都是煤灰,這是國家能源集團新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烏東煤礦副礦長麥麥提艾力·如孜記憶中爸爸的印象。

  麥麥提艾力的爸爸1953年就到原烏魯木齊礦務局六道灣煤礦工作,是新疆“煤一代”。當時的煤炭生產方式基本是人拉肩扛,采煤主要靠榔頭敲、十字鎬刨、鐵鍬鏟。

  麥麥提艾力1994年進入煤炭行業(yè),成為“煤二代”。工作31年來,他見證了新疆煤礦生產從機械化到自動化再到智能化的轉變。

烏東煤礦智能化采煤工作指揮大廳。圖片由烏東煤礦提供

  如今的烏東煤礦,已成為國家級智能化示范煤礦。“烏東煤礦持續(xù)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建成全國首個急傾斜特厚煤層智能化綜采工作面,下一步還要實現掘進面數智少人化?!丙滬溙岚φf,通過智能化改造,井下危險崗位實現了遠程操作。

  截至2024年,新疆通過驗收列入全國智能化示范煤礦的還有庫車市的俄霍布拉克煤礦、準東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的準東煤田大井礦區(qū)二號礦井和南露天煤礦。其中,烏東、俄霍布拉克、準東煤田大井礦區(qū)二號礦井為井工礦,均已實現地面“一鍵啟停、規(guī)劃截割、智能控制執(zhí)行”的生產模式。

  隨著煤炭開采方式的轉變,曾經被稱作“煤黑子”的井下礦工也變成遠程操作員,坐在操作室監(jiān)控井下生產。

  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南露天煤礦應用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先后安裝了坑下卡車防碰撞、邊坡雷達、無人駕駛、智能巡檢機器人、智能綜合預警平臺等應用系統(tǒng),煤礦生產“科技范”十足。

  無人駕駛礦卡已成為新疆大型露天煤礦智能化建設“標配”。國家能源集團新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在準東、紅沙泉、黑山3個露天煤礦累計投入307輛無人駕駛礦卡,特別是黑山煤礦,無人駕駛礦卡像是長了智慧“大腦”,實現了與有人駕駛礦卡、輔助車輛等混編作業(yè)。

  從不足百萬噸到超5億噸

  新疆煤炭資源總量約2.19萬億噸,占全國煤炭資源總量的40.6%,位居全國第一。

  由于開采方式落后,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產能無法有效釋放。數據顯示,1949年,全疆產煤量僅17.98萬噸,人均占有煤量41公斤,沒有現代意義上的煤礦。

  新中國成立后,新疆于1951年啟動建設烏魯木齊六道灣煤礦,拉開煤炭工業(yè)建設序幕。到1957年,新疆已建成11處煤礦,原煤產量首破百萬噸,達112萬噸。

  1978年,全疆原煤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

  “十四五”以來,伴隨著煤礦智能化建設深入推進,新疆煤炭產能不斷核增,產能迅速釋放。2024年,新疆原煤產量達到5.41億噸,增速連續(xù)四年居全國主要產煤省份首位。

5月18日,石頭梅一號露天煤礦采煤作業(yè)區(qū),挖掘機正有序作業(yè),將煤層上的土方剝離后,依次運往排土場。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石鑫攝

  石頭梅一號露天煤礦是產能快速增長的代表性煤礦之一,通過智能化裝備重塑采掘范式,優(yōu)質產能加速釋放,煤礦產能已從5年前的500萬噸增至2024年底的3500萬噸。

  2024年,新疆單礦平均產能達到550萬噸/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作為全國能源資源戰(zhàn)略保障基地,煤炭先進產能快速釋放的新疆,主動服務于全國能源保供大局,新疆煤炭保供“朋友圈”越來越大。“創(chuàng)新煤炭運輸方式,構建‘公鐵水海’多式聯運體系,新疆煤炭成功開辟了通達全國的戰(zhàn)略通道。近年來,新疆煤炭依托這一高效網絡,已突破地理限制,遠銷至西南、華中、華東及華南地區(qū)?!毙陆禾拷灰字行挠邢薰靖笨偨浝韽埧f。

  自治區(qū)統(tǒng)計局統(tǒng)計,“十三五”期間,“疆煤外運”6939萬噸;“十四五”以來持續(xù)增長,2021年達到4387萬噸,2022年突破8800萬噸,2023年突破1億噸,2024年達到1.4億噸。

  拓展“疆煤外運”通道,2022年底,新疆提出推進“疆煤外運”北、中、南通道擴能。2024年1月開通的將淖鐵路,貫通準東和哈密兩大煤炭基地,打通“疆煤外運”北部黃金通道。目前正建設的格庫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將形成“疆煤外運”南通道,帶動庫拜產區(qū)焦煤出疆。

  從煤炭變身化工原料

  由于工業(yè)基礎薄弱,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新疆的煤炭僅僅用來燒火做飯、取暖發(fā)電。

  進入21世紀,隨著煤化工產業(yè)發(fā)展,煤炭有了更高利用價值,一塊煤炭變成了“一方氣”“一滴油”“一塊布”,實現華麗轉身。

國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園區(qū)內,工人正在對甲醇制烯烴裝置進行巡檢。資料圖片

  位于烏魯木齊甘泉堡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的國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以煤炭為原料,生產出聚烯烴產品。這些產品銷售到下游,可用于生產一次性餐盒、醫(yī)用注射器、汽車輪胎、保鮮膜、鞋子、衣服等上百種產品。

  在伊犁河谷,新疆慶華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和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將煤炭投進高爐,經過高溫“蒸桑拿”后,生產出天然氣,然后通過西氣東輸管道系統(tǒng)銷售到浙江、河南等省區(qū)市。

  在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總投資1700億元的國家能源集團哈密能源集成創(chuàng)新基地項目建設正酣。該項目集煤炭開采、煤制油、煤化工、新能源建設、煤制新材料為一體,承載著全球首個應用二代技術直接液化煤制油項目。

  煤炭是“化工原料之母”。近年來,新疆煤化工產業(yè)發(fā)展迅速,煤炭被制成天然氣、化肥、甲醇、烯烴、BDO(1,4-丁二醇)、乙二醇等幾十種化學品和新材料。“通過現代煤化工,一塊煤炭的價值增長數倍乃至幾十倍。”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yè)聯合會煤化工專業(yè)委員會副秘書長王秀江說。

  作為新疆“十大產業(yè)集群”之一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產業(yè)集群,近兩年發(fā)展勢頭正勁,一批煤制烯烴、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三聚氰胺、煤制聚甲醛等煤化工項目正加快推進。據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新疆擬建及在建煤化工項目總投資規(guī)模超5000億元。

  實現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盡最大可能將一塊煤炭“吃干榨盡”,“十四五”以來,廣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相繼投資建成荒煤氣制乙二醇項目、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項目,將煤化工排放出來的廢氣利用,實現變廢為寶。

  以煤為基,不斷延伸煤化工產業(yè)鏈,新疆煤化工項目持續(xù)上新,原煤正變成烏金。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 趙靜 ]
營業(yè)執(zhí)照注冊號:91650102766838851Y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5120170002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新B2-20050008 新公網安備 65010202000013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3108311 新ICP備11000096號
舉報熱線: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舉報電話: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eui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