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工程在新疆丨穿越兩大“無人區(qū)”?看第三條“進出疆大通道”有多牛
2025-10-29 12:00:10 來源: 天山網
近期,新疆若羌高速交警的“碎碎念”提示火遍全網,也順勢帶火了這條孤獨且壯美的高速公路。
如果你想開啟一場“荒野人生”的沉浸式體驗,那么依吞布拉克至若羌高速公路(簡稱“依若高速”)無疑是絕佳選擇。它不僅是進出新疆的第三條交通大動脈,還是一條能夠直接穿越阿爾金山與羅布泊無人區(qū)的觀景長廊。
穿越這條無人區(qū)公路時,請務必牢記若羌高速交警的“碎碎念”:
沿途200多公里為無人區(qū),沒有任何補給點,請?zhí)崆白龊脺蕚洌?/span>
海拔在短時間內將從700米快速攀升至3000米,建議備些口香糖,以緩解耳部不適;
山區(qū)??繀^(qū)域請盡量不下車,注意防范野生動物,確保安全。
新疆,這片占國土面積六分之一的疆域,歷來長路難行。以前進出疆主要依賴北部的G30連霍高速和G7京新高速,從青海、西藏及西南、華中地區(qū)前往南疆需繞行千里,時空成本高昂。
依若高速的建設正是破解這一困局的關鍵之舉。這條公路于2022年8月30日建成通車,南起新青交界的依吞布拉克鎮(zhèn),北至若羌縣城,全長294公里,串聯(lián)起了柴達木盆地與塔里木盆地,打通了青海直入新疆的快捷通道,并可沿G218高速通達若羌、且末、和田乃至喀什等地。依若高速不僅重塑了中國西部的交通格局,也在新時代的絲綢之路上,譜寫了一曲蕩氣回腸的建設壯歌。
架鋼鐵巨龍,跨無人之境
若將依若高速比作宏大樂章,其建設便是一部以科技力量對抗嚴酷自然的史詩。這條公路全線穿越阿爾金山與羅布泊兩大無人區(qū),選線難度與前期投入不言而喻。
項目歷時5年,沿途多為沙漠、戈壁與荒山,植被稀少、水源匱乏,大雪封山期長,全年有效施工期僅7個月。

“死亡禁區(qū)”阿爾金山中的控制性工程——巴什庫爾干二號隧道, 全長4736米,屬于高寒高海拔特長高速公路隧道,是依若高速最難啃的“硬骨頭”。
在無人區(qū)建隧道成本高、難度大,為何不繞行?主要基于長遠考量:依若高速是連接南疆與青海的重要通道,繞山雖省建設成本,卻會增加通行時間與運輸成本,因此最終選擇開鑿隧道。
建設者們直面高寒高海拔、便道艱險、運輸困難等挑戰(zhàn),將指揮部設于施工一線,在海拔3500米山脊動態(tài)指揮,并修建長達40公里的施工便道——長度接近隧道10倍,確保設備人員進場。
面對圍巖破碎、富水、高地應力等世界級難題,項目運用超前地質預報系統(tǒng)與地質雷達掃描等物探技術,如同為大山做“CT”,預判地質狀況。同時引入“動態(tài)設計”,依據實時監(jiān)測調整支護方案,保障施工安全高效。
阿爾金山保護區(qū)年均8級以上大風超200天,冬季嚴寒達-30℃,沙塵頻發(fā)。為確保混凝土質量,項目搭建大型保溫保濕棚,采用蒸汽養(yǎng)護預制梁體,保障高寒條件下混凝土強度。針對濕陷性黃土,運用強夯法與沖擊碾壓技術,夯實松軟地基,筑牢道路根基。
全體建設者夜以繼日奮戰(zhàn)了3年多,攻克一個個難關,才最終實現(xiàn)隧道順利貫通。
當隧道貫通的那一刻,它不僅是物理空間的突破,更是中國高寒地區(qū)隧道建設技術的又一次偉大勝利。施工團隊自主總結研發(fā)的斷裂帶隧道施工技術、超前地質預報系統(tǒng)及高原隧道通風供氧系統(tǒng)等,也為今后惡劣環(huán)境下隧道工程積累了寶貴理論與實踐經驗。
貫通無人區(qū),不驚荒野夢
依若高速公路穿越大名鼎鼎又極其脆弱的新疆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這里不僅是瀕危物種野駱駝的關鍵棲息地,還生活著藏羚羊、野牦牛等多種珍稀動物。任何環(huán)境破壞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生態(tài)災難。
為最大限度減少對環(huán)境的干擾,工程采用了“以橋代路” 和 “動物通道” 設計。

在野生動物遷徙的關鍵路線上,架設了176座、總長22.78公里“生態(tài)天橋”,為下方的野生動物保留了遷徙走廊,最大程度減小公路對野生動植物生長、生存環(huán)境的影響。
除了利用橋下空間,還結合涵洞和橋梁縫隙設置輔助通道,并針對不同動物習性進行設計:如藏羚羊偏好開闊通道,小型動物則更適應隱蔽涵洞。這些通道顯著降低了“路殺”風險。
施工過程中,對生產生活污水進行深度處理實現(xiàn)零排放,防止污染保護區(qū)內的稀缺水源。施工結束后,對臨時占地(如施工基地、便道)進行全面的生態(tài)恢復,盡可能讓土地回歸自然狀態(tài),減少人類活動的長期疤痕。
天塹變通途,幸福來敲門
一條路的價值,最終要由人民的獲得感來衡量。依若高速的通車,對于世代居住于此的各族群眾而言,是一條實實在在的“幸福路”“致富路”“希望路”。
你可能會好奇:為何一段294公里長的高速路,竟也只是從一個縣城的城區(qū)通到其邊緣?
答案在于——若羌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縣,總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東西跨度就長達570公里。然而,這片遼闊的土地絕大部分被沙漠、山地與無人區(qū)所覆蓋。依若高速像一把利劍,筆直地刺穿這片“無人區(qū)”,將新疆若羌至青海茫崖的行程從8小時壓縮到3小時。
過去,若羌紅棗運往西寧,需要翻越崎嶇艱險的老國道,一路顛簸耗時漫長,高品質的紅棗在運輸途中損耗嚴重?,F(xiàn)在,路通了,早上裝車,晚上就能到西寧的市場。對于沿線百姓,急病送醫(yī)、子女外出求學、親人探訪,都因這條路的開通而變得前所未有的方便。
若羌的紅棗、枸杞,且末的玉石,青海的枸杞、礦產,都因物流成本的降低而提升了市場競爭力。更多的企業(yè)家將目光投向這片熱土,物流園區(qū)、特色農產品加工廠、旅游業(yè)配套設施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
依托高速帶來的交通優(yōu)勢,讓曾經偏遠的鄉(xiāng)村,成為了投資興業(yè)的新洼地。當?shù)氐拿袼藓娃r家樂,也期待著迎接更多沿著這條新通道前來探秘阿爾金山、體驗樓蘭文化的遠方游客。
這條路,連接的不僅是地理空間,更是思想與信息的空間。更快的交通意味著更頻繁的交流。外界的先進理念、科學技術、文化信息隨著滾滾車流涌入,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
車輪滾滾,大道如弦,古老絲路正在奏響開放發(fā)展的新樂章。

相關鏈接:
連霍高速公路
連霍高速全長4244公里的G30連霍高速,從東部沿海延伸至西部邊境,穿越平原、山區(qū)、高原、沙漠和戈壁,是中國最長的高速公路,也是我國第一條高速公路進出疆大通道。自星星峽進入新疆后,它串聯(lián)起哈密、吐魯番、烏魯木齊等城市,最終抵達霍爾果斯,是新疆重要的高速主線。
連霍高速和“絲綢之路”的路線有很多相互重疊的部分。作為國家“一帶一路”重要公路交通大動脈,被喻為現(xiàn)代“絲綢之路”。
京新高速公路
2021年6月30日,京新高速(G7)全線建成通車。京新高速橫貫東北、華北、西北,全長2768公里,途經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甘肅、新疆5省一市,穿越荒漠、戈壁、草原、濕地、山地等復雜地形,是我國第二條高速公路進出疆大通道。建成通車后,北京到烏魯木齊的路程縮短了1300多公里。
  G7京新高速是中國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重要一環(huán),是連接西部地區(qū)、中部地區(qū)和華北地區(qū)的重要紐帶。京新高速的建成,大大加深了新疆與其他發(fā)達省份的聯(lián)系,為新疆的資金流入和資源輸出提供巨大的便利,成為沿線群眾的致富路、團結路和幸福路。
監(jiān)制:丁濤
統(tǒng)籌:馮婷、喻鵬濤
策劃:葛惠芹
編輯:王東升
視頻剪輯:卡那提·胡爾馬尼亞
海報設計:海若微
素材來源:人民網 中國網 中國新聞網 中國交通新聞網 中國經濟周刊 澎湃新聞 上觀新聞 天山網
出品:新疆日報社(集團)
指導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黨委網信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