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小言丨非遺傳承,呼喚更多“青春派”
2025-06-14 23:58:55 來源: 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原創(chuàng)
黃紅英
古老非遺如何更好傳承?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主題“融入現(xiàn)代生活——非遺正青春”,言簡意賅反映了非遺保護與傳承的時代需求和破題方向——需要更多“青春派”的參與。
15歲就跟著爸爸學習制作英吉沙小刀的阿卜杜拉,煅燒、捶打、打磨……29道工序一道都不少,用“工匠精神”呵護非遺。新和縣加依村“90后”“95后”是制作都塔爾、薩塔爾、手鼓等樂器的主力軍,他們創(chuàng)新傳承方式,推動標準化生產。年輕人思維活躍、富有創(chuàng)造力,將非遺與現(xiàn)代科技、時尚元素結合,讓古老非遺煥發(fā)出時代光彩。
年輕人讓非遺傳播更“出圈”。在新疆大漠土藝館,傳承人李譚在直播中推介土陶工藝品,并詳細介紹土陶不同花紋的寓意和雕刻手法。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和國際舞臺,新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將非遺技藝傳播到更廣闊的天地,吸引更多人關注非遺、了解非遺,激發(fā)大眾對非遺的興趣與熱愛。
不論是技藝傳承、文化創(chuàng)新,抑或是傳播推廣、社會參與,都離不開年輕人。當古老非遺與現(xiàn)代時光相遇,我們期待更多“青春派”讓非遺不僅“活”在當下,也“火”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