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著沙漠看新疆丨一張工資表里的民生賬單

2025-06-20 20:47:49    來源: 天山網-新疆日報原創(chuàng)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曹華

  6月17日,新疆沙漠棗業(yè)有限公司公示欄里的一張5月份工資表吸引了記者的目光。表格詳細列出了183位員工的出勤及工資情況,當月累計發(fā)放工資371940元,員工月工資在2000元至6000元不等。

新疆沙漠棗業(y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賈勝軍介紹員工工資發(fā)放情況。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曹華攝

  “這個月許多員工請假回家收麥子了。在冬季紅棗采收期,每天上班人數能達到500多人。按全勤計算,員工年收入在2萬至6萬不等,是家庭收入的重要來源?!毙陆衬畻棙I(yè)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鵬說。

  這183位員工中,有從事機械維修的,有負責田間管理的,有駕駛機械車輛的。從田間地頭到加工流水線,從種植到管理,每一位員工的收入都清晰明了地反映在工資表里,讓每個人都能清楚自己的付出與回報。

  新疆沙漠棗業(yè)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位于和田地區(qū)策勒縣策勒鄉(xiāng)阿日希村。成立16年來,公司治沙面積達3200余畝,建園種植棗樹80萬株。在紅棗產業(yè)的帶動下,阿日希村的人均年收入從2009年的2173元,增長至2024年的2萬多元,其中村民九成收入來自紅棗。

新疆沙漠棗業(yè)有限公司的紅棗園里郁郁蔥蔥。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曹華攝

  走進公司的棗園,仿佛置身一片綠色海洋,樹木郁郁蔥蔥。很難想象,16年前這里還是一片黃沙。經過不懈努力,新疆沙漠棗業(yè)有限公司已成長為集紅棗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農業(yè)產業(yè)化企業(yè),成為帶動村民就業(yè)增收的引擎。據統(tǒng)計,16年來,公司累計使用本地務工人員達30萬人次,支付工資總額達4000萬元。

  李鵬清晰記得,2009年初到阿日希村時,村民生活還很貧困:喝的是澇壩水,走的是沙土路,家里沒什么家具家電,交通主要靠毛驢車。去村民家做客,院子里壘幾塊石頭就是爐灶,土炕上鋪著簡陋的毛氈,喝水用葫蘆從水缸里舀。

  那一年,新疆沙漠棗業(yè)有限公司開始在沙地上謀劃紅棗產業(yè)藍圖,也開啟了群眾增收致富的路線圖。

  賽伊迪艾麥爾·托合提如則是第一批到公司上班的村民。他懂機械維修,負責各種設備的維護保養(yǎng)。當時,他家里僅有4畝地,全家年收入5000元左右,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第一個月,我在公司領到了500元工資,現在看雖然不多,但當時是很不錯的收入。一年下來,我一個人的工資就頂得上以前一家的收入?!彼f。

  如今,他在公司每月工資6000元左右,妻子也在公司上班,月工資2000元左右。夫妻二人每年工資收入達八九萬元。家里還種了14畝紅棗,年收入2.4萬元。

  “公司解決了我們兩口子的就業(yè),日子越過越好?!辟愐恋习湢枴ね泻咸崛鐒t說,2019年他蓋了新房,今年又買了小轎車,開車帶著妻子上下班。

  麥麥提阿卜杜拉·阿卜杜熱扎克在公司開拖拉機,每月工資3870元。“村民在公司上班很靈活,遇到家里割麥子、澆水等農活都可以請假?!彼f。

  昔日的阿日希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在紅棗產業(yè)的帶動下,如今這里已成為紅棗村,村民脫了貧,過上了好日子。

  “公司長期穩(wěn)定用工200多人,幾乎都是周邊村民?!崩铢i說,創(chuàng)業(yè)初期的目標是治沙,讓紅棗產業(yè)生根發(fā)芽。如今,企業(yè)目標是致富,要帶動村民通過紅棗產業(yè)走上康莊大道。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 羅曉麗 ]
營業(yè)執(zhí)照注冊號:91650102766838851Y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5120170002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新B2-20050008 新公網安備 65010202000013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3108311 新ICP備11000096號
舉報熱線: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舉報電話: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eui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