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市紅色紀念場館迎參觀熱潮

2025-06-30 11:54:31    來源: 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原創(chuàng)

  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記者 王新紅

  臨近“七一”,烏魯木齊市紅色紀念場館迎來參觀熱潮。走進這些場館,猶如翻開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每一處場館,每一件展品,每一段故事,都訴說著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與崇高精神,激勵觀者堅定信仰,賡續(xù)精神血脈。

  位于烏魯木齊市勝利路392號的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內(nèi),講解員盧臻正為游客吟唱一首特殊的童謠《麻雀》?!奥槿浮⒙槿?,嘰嘰叫叫,飛來飛去,飛到我們監(jiān)牢……”這首童謠是當年共產(chǎn)黨人在獄中廣為傳唱的。游客方曉英深受感染,輕聲跟唱并用手機記錄下這一瞬間。

6月28日,新疆金正建投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第四工程公司在烏魯木齊市博物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記者 王新紅攝

  盧臻的太爺爺曾是一名革命戰(zhàn)士,在抗日戰(zhàn)爭中負傷。受家庭影響,她選擇成為一名紅色講解員。她說:“紅色故事是傳承紅色基因的最好方式,我希望每位參觀者都能從中汲取精神營養(yǎng)。”

  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是1937年至1942年抗戰(zhàn)時期,我黨領導新疆民眾抗日救國的辦事機構所在地。這里承擔的一項特殊任務是打通和維護延安通往莫斯科的紅色交通線。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主任張海峰介紹:“保障蘇聯(lián)援助物資運輸,是新疆對抗日戰(zhàn)爭的一大貢獻。從1937年到1941年,中國抗日戰(zhàn)場上80%的國際援助物資來源于蘇聯(lián),其中90%以上經(jīng)新疆運送而來。”

  這幢中俄合璧、風格獨特的二層小樓,記錄了陳云、鄧發(fā)、陳潭秋、毛澤民、林基路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來到新疆,創(chuàng)辦報刊、開展教育培訓、組織文藝演出,帶領民眾開展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的歷史。如今,這里已成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在中國工農(nóng)紅軍西路軍總支隊紀念館,泛黃的照片、陳舊的武器、簡陋的生活用品,無聲地講述著西路軍將士們的艱辛歷程。該館原為西路軍干部大隊無線電班和衛(wèi)生所所在地,經(jīng)過改造提升,展示條件和服務功能得到完善。

6月28日,游客在烏魯木齊市博物館6號展廳參觀。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記者 王新紅攝

  在“軍旗緊握,紅心向黨”主題浮雕前,幾位剛參加完中考的學生正在合影。學生王琛說:“浮雕上的戰(zhàn)斗場景讓我感受到了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輩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

  該館講解員表示,暑假期間學生參觀者眾多。紀念館推出的“情景式、體驗式、互動式”課程,成為校外的“流動思政課堂”。

  烏魯木齊市博物館三樓6號廳的主題展區(qū),通過一組表現(xiàn)解放軍戰(zhàn)士頂風冒雪挺進新疆的畫面和暖黃色燈光下的皮大衣、舊地圖、行軍水壺等文物,生動再現(xiàn)了新疆和平解放那段艱難而充滿希望的歲月。展覽還展示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人進入新疆后,推行各項新政給各地尤其是烏魯木齊帶來的巨大變化。

中國工農(nóng)紅軍西路軍總支隊紀念館的“軍旗緊握,紅心向黨”主題浮雕。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記者 王新紅攝

  在和平解放主題單元,來自北京的游客徐向東正專注聆聽講解:“以前主要在書本上了解這段歷史。今天看到這些珍貴文物,聽著細致講解,更深刻地感受到新疆和平解放來之不易!”

  烏魯木齊市博物館副館長李黎介紹,今年上半年該館累計接待觀眾49.29萬余人次,團隊307批次,其中未成年人27.89萬余人次。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 劉芳 ]
營業(yè)執(zhí)照注冊號:91650102766838851Y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5120170002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新B2-20050008 新公網(wǎng)安備 65010202000013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3108311 新ICP備11000096號
舉報熱線: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舉報電話: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eui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網(wǎ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