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里的新疆 ⑦丨從舷窗舊影到云端新樞紐

2025-08-08 16:01:16    來源: 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原創(chuàng)

  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記者 馬伊寧

  1959年的一天,陽光正好。引擎低鳴中,新疆日報社攝影記者宋士敬從千米高空捕捉著烏魯木齊的光影。舷窗如時光相框,框住下方北門片區(qū),他按下快門,將北門全景與飛機機翼定格,為新疆民航發(fā)展埋下一枚珍貴的時光錨點。

  “那年是新中國成立10周年,新疆民航組織乘飛機游覽烏魯木齊的活動,我有幸參加?!彼问烤从浀?,當時的飛機能坐20多人,作為一名年輕記者,他攥著相機,眼里滿是新鮮。鏡頭里,錯落的土坯房與磚房如積木般排列,縱橫的土路與石子街織成細密的網(wǎng),熟悉的地標縮成精巧剪影……那時的烏魯木齊,正帶著初生的蓬勃,在戈壁邊緣慢慢舒展。

1959年從飛機上拍攝的烏魯木齊市北門片區(qū)。宋士敬攝

  翻開宋士敬的時光相冊,一張張老照片次第鋪展。這里面就有烏魯木齊機場最初的模樣:一張黑白照里,兩架小飛機孤零零停在機坪,那是1959年的機場影像。新中國成立之初,它在戈壁荒灘上誕生。彼時的它,僅有一條經(jīng)過碾壓形成的長1800米、寬100米的土質跑道,560多平方米的候機樓綜合用房,能起降的只有里-2、運-5、伊爾-14等小型運輸機。

1959年的烏魯木齊機場,兩架飛機停在機坪。宋士敬攝

  1971年,烏魯木齊機場改擴建工程破土動工,并定名為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其目標是建成“通過新疆飛出去的國際機場”。正是這次擴建,使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成為全國主要國際航空港之一。1994年至2001年期間,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進行第二次改擴建;2007年三期改擴建啟動,T3航站樓拔地而起,直接推動2011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2016年突破2000萬人次,2024年達2776.57萬人次……數(shù)字的躍升里,藏著城市與機場共生長的密碼。

1985年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宋士敬攝

  七十年流轉,宋士敬鏡頭里的舊貌,在時光里不斷蛻變成新顏。“機場是城市的窗口,更是區(qū)域發(fā)展的引擎?!彼母锌铮刂蟀雮€世紀的見證。

  從最初的泥土跑道、低矮平房,到如今的鋼鐵樞紐、智能航站,跑道向著天際線不斷延伸,航站樓如巨鳥展翅,往來航班織就空中絲路,將這座西域之城與世界緊緊相連。

4月17日,一架客機從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北航站區(qū)起飛。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記者 蔡增樂攝

  2025年4月17日,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北航站區(qū)啟用,以煥然一新的“空中絲路明珠”閃耀西北蒼穹。兩條4F級跑道如銀帶鋪向云端,50萬平方米的航站樓似展翅雄鷹:出發(fā)大廳8個值機島排開168個柜臺,54個自助托運柜臺高效運轉;120臺自助設備支持刷臉值機,三個月內航程信息一鍵調??;人包綁定系統(tǒng)讓遺落物品秒速歸位,65條安檢通道疏解著往來客流;交通中心串聯(lián)起航空、地鐵、公交,真正實現(xiàn)“零換乘”。

  站在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的觀景臺,望著玻璃幕墻上流云的倒影,宋士敬指尖劃過老相冊里1959年的機翼剪影,又望向眼前起降的大型客機?!斑@不僅是交通的樞紐、文化的地標,更是新疆向世界敞開的懷抱,是絲路新程上,永不停歇的前行坐標?!?/p>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 劉芳 ]
營業(yè)執(zhí)照注冊號:91650102766838851Y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5120170002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新B2-20050008 新公網(wǎng)安備 65010202000013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3108311 新ICP備11000096號
舉報熱線: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舉報電話: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eui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網(wǎ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