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瑰寶丨小河腰衣: 青銅時期的穿衣潮流

2022年09月27日 11:45:05    來源: 天山網-新疆日報原創(chuàng)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趙梅

  3500年前,在羅布泊腹地有一支叫小河的原始部落,他們的穿著獨特又精美,身披寬大的毛織斗篷,腰系別致的毛織腰衣,頭戴插有飛禽羽毛、綴有嬌小伶鼬的氈帽,足蹬獸皮制的短靴……

  如今,小河人及那段時光的潮流,早已沉睡沙漠。

小河墓地出土的女式腰衣。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趙梅攝

小河墓地出土的女式腰衣。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趙梅攝

  然而,在新疆博物館先秦時期的展館里,人們從小河墓地出土的毛織腰衣、氈帽、短靴等文物里,依舊能領略到那時人們的穿衣潮流。

  尤其是款式獨特的毛織腰衣,女式腰衣像現代人穿的流蘇短裙,男性腰衣則像一條裝飾性腰帶。

  展柜中,一件女式腰衣清晰向人們展示著它的結構和文化元素,平紋組織,下綴一圈飾穗,經線白色,緯線姜黃色,腰衣中部還用一根毛線綴連7枚圓形銅飾,彰顯著當時的審美情趣。

  新疆博物館研究館員阿迪力·阿布力孜介紹,腰衣是小河人特有的服飾之一,穿著在腰間,既方便勞作,又能蔽體、裝飾腰間。“小河墓地出土的腰衣主要有兩種形制,一種為短裙樣式,為女性所穿;另一種為帶式腰衣,為男性所穿。從這些出土腰衣可以看出,小河人雖然生存環(huán)境惡劣、物質生活匱乏,但他們的毛紡織業(yè)已發(fā)展起來,會使用羊毛捻線,并為自己編織腰衣、毛織斗篷等服飾,還會用西茜草等植物給毛織品染色?!?/p>

小河墓地出土的身著毛織斗篷的木俑。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趙梅攝

  研究人員結合考古資料還發(fā)現,小河墓地出土的腰衣根據死者身份地位的不同,還存在著款式和形制上的變化。有的腰衣比較簡單,僅有基本形制;有的則增加了裝飾元素,看上去較為華麗;個別腰衣還使用了緙織工藝,這是目前國內發(fā)現年代最早的緙織工藝。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伊弟利斯·阿不都熱蘇勒在他所著的《小河墓地:羅布荒原上的中西文明交融之謎》一文中,“復原”小河人的日常穿著:女性只穿一件腰衣,就像夏威夷的草裙一樣,裙腰比較寬,下綴一圈毛穗,是用毛線織的,穿的時候把穗系住就好了,可以稱之為短裙式的腰衣。男性的腰衣很簡單,就是一條很長的腰帶,腰帶垂到前面打結系起來遮住襠部。另外,小河人頭上一般戴有氈帽,腳上有靴子,但沒有發(fā)現上衣和褲子。

  小河墓地位于若羌縣孔雀河南部支流小河東側約4公里處,東距樓蘭古城遺址175公里。年代在距今4000年至3500年,是新疆青銅時代早期墓地之一。

  1934年,瑞典人貝格曼在羅布人奧爾德克的引導下,首次發(fā)現并對其進行了發(fā)掘,小河墓地的名稱,是貝格曼根據墓地旁邊的無名小河所起。

小河墓地出土的木雕女像和木俑。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趙梅攝

  2002年至2005年,伊弟利斯·阿不都熱蘇勒帶隊對小河墓地進行了科學考古發(fā)掘,共發(fā)掘167座古墓,出土了毛織物、革制品、草簍、弓箭、木雕、玉石、銅片等大量珍貴文物,30多具古尸標本。該墓地遺存保存之好,反映的文化現象之奇特,為世界考古所罕見,引起了世界各地學者的廣泛關注,其考古發(fā)掘被評為2004年“中國十大考古發(fā)現”。

 ?。帽揪W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 范國斌 ]
營業(yè)執(zhí)照注冊號:91650102766838851Y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5120170002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新B2-20050008 新公網安備 65010202000013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3108311 新ICP備11000096號
舉報熱線: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舉報電話: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eui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