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新疆丨高處的綻放

2025-03-12 08:59:43    來源: 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原創(chuàng)

  □沈葦

  恥與眾草之為伍,何亭亭而獨芳。

  何不為人之所賞兮,深山窮谷委嚴霜。

  ——(唐)岑參《優(yōu)缽羅花歌》

  雪蓮頌

  在高處,雪蓮灼灼綻放。雪花、雪豹、雪雞……是她的親戚。

  她的純粹取自一種高度:2000米到4000米。有時還會更高。陰坡開白花,陽坡開紅花。陽坡的陽光太多了,使她臉色微紅,被認為是羞澀,其實是高山反應。她低下了她的孤寂、她的頭痛欲裂……

  在旅游景點、藥材店、民貿(mào)市場,她被出售、販賣,但無法販賣的是她高潔的品質(zhì)和個性。人類受益于她的是身體和心靈的雙重治療,就像一首古老的民歌唱的那樣:“你看著我就是治療我!”——一朵雪蓮花看著一個萎靡不振、病入膏肓的人,慢慢地、一點點地治愈了他。

  她有寒風與冰雪的家園。她喜歡這里,喜歡高處的嚴寒和孤寂,并不想搬到別的地方去,譬如山谷和平原,那里有綠樹和青草,但她不愿與它們?yōu)槲?。她在冰雪中取暖,在寒風中搖曳。因為她是天山的花冠、天山的圖騰。

  孤單地,坐在冰雪高高的臺階上,這位天山的圣女,為蒼茫的人世,為羊群般流浪的白云哭泣。她有不易覺察的呼吸、圖騰化的身影;她有微弱的體溫、血脈里的薄冰和無邊的冥思……所有這些,都是她心靈的養(yǎng)分。

  她的美帶點孤傲、決絕和寒意。有時,從山頂投下幾縷冷冷的目光,像是告誡和提醒。她不像水仙那樣,在水中孤芳自賞、自憐自愛,如同一個絕望的潔癖癥患者。她以天山為鏡,冰與雪的鏡子,只是為了完成樸素的梳妝。

  從一粒種子到一朵花,至少要歷時五載。她生長、盛開,不需要掌聲、贊美;她枯萎、死亡,沒有遺言。她愛上高度就是愛上了遺忘,愛上了虛空的真相。她的純粹,取自蠻荒,緊緊抱住自己缺氧的一生;她的綻放,也是無聲的哭泣,接納了天上的水和淚……

  現(xiàn)在,天山上的雪蓮已越來越少了,寫給雪蓮的詩篇也每況愈下??蓮那安皇沁@樣的,人們高聲贊美雪蓮,以雪蓮自喻,以她高潔的品質(zhì)來要求自己。也許混沌而喧囂的時世遮蔽了雪蓮的倩影,也許我們的心靈已喪失了古人的細膩與敏感、自覺與自律。就拿我來說,總覺得自己寫不好雪蓮,總覺得我的文字還配不上對她的贊美。

  古代西域,哈薩克語對雪蓮有兩個稱呼:卡爾萊麗和火嘉雀樸。前者比較唯美,后者的意思是“植物之王”。但我覺得雪蓮更像“植物之后”,是所有高山植物的皇后,冰雪帝國的皇后。哈薩克人像崇拜天鵝一樣崇拜雪蓮,視她為愛情的象征。一位小伙子從高山上摘來雪蓮獻給心愛的姑娘,總能打動心上人的芳心。時至今日,在他們的信仰中,雪蓮仍是最好的愛情信物。

  民謠歌手洪啟有一首好聽的《紅雪蓮》,詞是他自己創(chuàng)作的,曲調(diào)借用了一首蘇格蘭民歌。這首歌在國內(nèi)得到了廣泛的傳唱。它表達了愛的悲痛和憂傷、犧牲和死亡:“有一天你上了天山,再也沒有回家來/在冰雪過后,我找到了你那凍僵的身懷/你的懷中放著為我病中所采下的紅雪蓮/我知道了這是你對我最后的表白”。這幾乎是白娘子為許仙盜取仙草故事的當代翻版。的確,雪蓮花正是這樣的一株仙草。

  一朵雪蓮接納了天上的水和淚,接納了高處的孤寂與虛空,當我們面對一朵雪蓮,能否把低處的修為變成山巔的沉思與綻放?

  岑參的雪蓮和紀曉嵐的雪蓮

  古代邊塞詩對大意象有一種特殊的喜愛和迷戀。西域的蒼茫和遼遠,以及英雄主義、大丈夫氣概、保家衛(wèi)國的豪情與惆悵,是其顯著的風格特征?!按蟆焙汀靶 痹谶吶娭腥允且粚]有解決的矛盾。有的詩歌一味求大,變成了大而無當。

  當然,唐代邊塞詩是有氣象的,這種氣象是“大”的直接產(chǎn)物,也是“盛唐氣象”在遙遠西域的一種回音。不像清代那些流亡新疆的文人,開始關注“小”,關注風土人情、奇聞軼事和花花草草的細枝末節(jié),雖細致入微,但容易陷入一種文人趣味的自我欣賞和自我把玩。

  作為唐代邊塞詩的領軍人物,岑參同樣是“大”的崇拜者和追求者,他對西域的胡天、狂風、大漠、戈壁、山川、煙塵、長夜、明月都有特殊的敏感?!栋籽└杷臀渑泄贇w京》《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等都是膾炙人口的詩篇。也許對于大丈夫來說,草木鳥獸蟲魚之類的“小”是不值得關注的,只要有浩瀚的天山松林和馳騁邊疆的戰(zhàn)馬就足夠了。

  因此當岑參詩中出現(xiàn)一朵小小的雪蓮花(優(yōu)缽羅花)時,還是給了我們意外的驚喜。

  岑參35歲后曾兩度出塞。第二次出塞(公元754年)成為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的幕僚。在交河,公務之余,他喜歡在府庭內(nèi)栽樹種花,造山鑿池,盤桓其間,寄托自己的傲世之情。有一次,一位地方官員送給他一朵從未見過的花,說是得之于天山之南?!捌錉町愑诒姴荩瑒輲a嵸如冠弁,嶷然上聳,生不傍引,攢花中拆,駢葉外包,異香騰風,秀色媚景?!贝嘶ㄓ幸粋€好聽的印度名字:優(yōu)缽羅。其實就是雪蓮花。

  面對這朵雪蓮花,岑參感慨萬千。覺得它沒有長在中土,而在遙遠的邊地,從而使牡丹價重,芙蓉譽高,真是可惜??!言下之意:倘若雪蓮長在中原,哪里還有牡丹和芙蓉的位置呢。又覺得天地無私,陰陽無偏,萬物隨本性生長,豈能因偏地他鄉(xiāng)而不生長,因無人喝彩而不芳菲?這朵雪蓮花使岑參想到了那些懷才不遇之士,想到了難遇伯樂的千里馬。如果沒有這位交河小吏的發(fā)現(xiàn),它將永遠委身于深山窮谷,而不為自己所見,不被世人所知。

  感慨太多了,大概只能用一首詩來淋漓盡致地表達:

  白山南,赤山北。其間有花人不識,綠莖碧葉好顏色。葉六瓣,花九房。夜掩朝開多異香,何不生彼中國兮生西方。移根在庭,媚我公堂。恥與眾草之為伍,何亭亭而獨芳。何不為人之所賞兮,深山窮谷委嚴霜。吾竊悲陽關道路長,曾不得獻于君王。

  ——岑參:《優(yōu)缽羅花歌》

  這首詩是一個精辟的自喻。雖沒到孤芳自賞的程度,卻不乏某種自戀與自傲的傾向。它沒有損害岑參的胸懷與抱負,而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

  清代流放新疆的文人,大多對西域風物了如指掌,各有記述。紀曉嵐(紀昀)是其中的一個。他的《閱微草堂筆記》收集了許多西域的趣聞軼事、志怪傳奇,如風中飛人、墓地狐仙、山洞古畫、通靈寶玉等。他是講故事的能手,筆記小說的高手。《閱微草堂筆記》寫到了雪蓮:“塞外有雪蓮,生崇山積雪中,狀如今之洋菊,名以蓮耳。其生必雙,雄者差大,雌者小,然不并生,亦不同根,相去必一二丈。見其一,再覓其一,無不得者。蓋如菟絲茯苓,一氣所化,氣相屬也。”

  紀曉嵐說,發(fā)現(xiàn)雪蓮時,要靜悄悄地走過去,一聲不吭地采摘,才能得手。如果大呼小叫,指指點點,雪蓮就會縮入雪中,杳無痕跡。即使挖雪尋找,也是白辛苦一場。人們常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其實草木也是有情、有覺的。雪蓮受了驚嚇,會像動物一樣逃走。天山上的牧民曾告訴他,這是山神憐惜雪蓮,使它有了這樣的自我保護能力。

  紀曉嵐還將雪蓮的品質(zhì)特征上升到哲學高度?!按嘶ㄉ鷺O寒之地,而性極熱。蓋二氣有偏勝,無偏絕。積陰外凝,則純陽內(nèi)結?!彼玫降膯l(fā)是:“蓋天地之陰陽均調(diào),萬物乃生。人身之陰陽均調(diào),百脈乃和?!睆亩U述了他“均和中庸”的政治主張和社會見解。

  紀曉嵐對雪蓮的描寫存在一個失誤:認為雪蓮是長在雪里的。連李時珍都說“雪中有蓮,以產(chǎn)天山峰頂者為第一”。當然,李時珍對天山雪蓮沒有進行過實地考察。雪蓮的生長環(huán)境的確是冰天雪地,但它不是長在雪里,而是長在雪線以下海拔2600—4000米的石縫、巖壁、礫石坡地和濕潤沙地上,還有的長在高山松林濕地。哈薩克斯坦的植物學家曾在海拔5000米的天山高處發(fā)現(xiàn)過雪蓮,但這只是特例。

  清代流亡文人中,還有不少寫雪蓮的詩章。如祁韻士的“一枝應折仙人手,豈向汙泥較色鮮”,宋伯魯?shù)摹般U華滌盡更芳菲,舞罷瑤臺雪乍飛”,王樹楠的“矗翠嶙峋石柱天,好花開遍雪中蓮。世間冷盡繁華夢,天外非來綽約仙”?;蛴|景生情,或以蓮自喻,個中滋味,值得細品。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zhuǎn)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 寧艷麗 ]
營業(yè)執(zhí)照注冊號:91650102766838851Y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5120170002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新B2-20050008 新公網(wǎng)安備 65010202000013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3108311 新ICP備11000096號
舉報熱線: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舉報電話: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eui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網(wǎng)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