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詮釋新疆的方式”
2025-05-07 12:00:27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人民日報記者/王晶玥
“我永遠無法忘記,當時在小店透過玻璃窗看到的情景:房屋嶄新且牢固,路面堅硬又平整。我開始想象村民裝扮新居、建設家園的幸福生活?!?/p>
說這話的,是中國外文局亞太傳播中心巴西籍記者、語言顧問拉斐爾·澤爾貝托。2020年12月,拉斐爾第一次探訪新疆。那天,乘車前往胡楊林途中,他和同事們在一個村子附近停車休整。
“路邊小店里,維吾爾族老板娘正在做烤包子,見我們進來,便熱情講起生活的變化。”拉斐爾說。
拉斐爾從老板娘口中得知,得益于國家扶貧政策,他們一家從遠離城市的沙漠邊緣搬進政府建設的村莊。以往跋涉很遠才能取回生活用水,現(xiàn)在打開水龍頭,就有潔凈的自來水。村里還建了污水處理系統(tǒng),連上了更暢通的網(wǎng)絡,用電也更加便捷。
“為貧困人口提供新住宅,幫助居民改善生活,這讓我想起巴西的安居政策,兩國在減貧方面具有相似性?!崩碃栒f。
但在幾次探訪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中國政府的工作更細致?!肮ぷ魅藛T會深入了解每個家庭的情況,量身定制方案。而且我注意到,即使在新疆的邊遠鄉(xiāng)村,也有來自國內(nèi)其他省份和新疆本地的公職人員、技術人員,這在巴西很少見。”
從南疆到北疆、從村莊到城市,4次造訪新疆的拉斐爾與這片土地的每次相遇,都會留下難忘的故事,一個立體的新疆逐漸在他腦海中形成。
在南疆,看到得益于提升教育質(zhì)量的政策,當?shù)睾⒆幽芙邮軆?yōu)質(zhì)教育;在庫爾勒,見證葡萄酒莊發(fā)展出葡萄酒主題酒店和主題餐廳,更多游客前來旅游,促進當?shù)卦鍪罩赂?;在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了解世界僅有的錫伯文報刊《察布查爾報》受到政府資助,近些年開始嘗試數(shù)字化轉(zhuǎn)型;在庫車,參觀傳統(tǒng)手藝人的工作室,聆聽他們向年輕人傳授技藝的故事;在哈密,目睹風電建設推動綠色轉(zhuǎn)型的同時,為當?shù)靥峁┚蜆I(yè)機會……
“繁榮”“收獲”,這是拉斐爾在報道中描述新疆最常用到的詞。“在伊犁,薰衣草既是旅游觀賞花卉,也能用來制作和加工干花、精油等。游客買下這些商品,為當?shù)匕傩諑砀嗍找妗野l(fā)現(xiàn)這是許多地方的通用做法。”拉斐爾說,“政府并非簡單地補貼救濟金,而是幫助大家提升職業(yè)水平,并鼓勵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這是值得其他國家借鑒的?!?/p>
拉斐爾還去過很多普通老百姓家里,塔城的一大家子讓他印象很深?!罢媸莻€多民族大家庭!漢族、維吾爾族、回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你能想象嗎?他們一家就有這么多民族!而這樣的家庭在新疆比比皆是?!崩碃栒f。
經(jīng)濟蒸蒸日上、文化欣欣向榮、各民族多元一體、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正是新疆的真實寫照。
拉斐爾注意到,一些西方媒體慣于杜撰“種族滅絕”“強迫勞動”等謊言?!斑@跟我看到的新疆完全相反!我會繼續(xù)寫文章、拍視頻,講述我在新疆看到的一切,駁斥一些西方媒體的謊言?!?/p>
拉斐爾根據(jù)自己的新疆見聞寫了一本世界語著作,他期待這本書出版后,能為呈現(xiàn)真實的新疆發(fā)揮更大作用。“不斷觀察、不斷創(chuàng)作、不斷展示,這就是我詮釋新疆的方式?!崩碃栒f。
?。ㄔd5月6日《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