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萬里絲路 見證跨越千年的繁榮與交融

2025-08-05 23:53:26    來源: 西部網

c06f57f4f205f05cf10083e6bb8dbfda.jpg

2025絲綢之路萬里行采訪團出關。

  8月5日,2025絲綢之路萬里行“上合之路 一路向前”大型跨國全媒體活動在霍爾果斯口岸舉行出關儀式,標志著采訪團正式踏上中亞的土地,開啟境外的采訪報道。

  采訪團成員們手持護照,逐一安檢出關。海關工作人員逐個核對報關的物品,仔細審核相關文件。

  這樣的流程,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絲綢之路上往來的商旅也要經歷。他們手持的類似于今天“護照”一樣的憑證被稱為“過所”。新疆地區(qū)氣候干燥,因此保留了多件唐朝的“過所”,這些文物為我們了解唐朝通關制度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方寸文書間:解密絲路商貿繁榮有序的奧秘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收藏的《石染典過所》,出土于吐魯番阿斯塔那墓群,上面不僅詳細記錄了粟特商人石染典經商所攜帶的物品,還留存著沿途唐朝官署勘查物品后留下的印章,就像今天跨國運輸要提前向海關申報攜帶商品一樣。

960d3ab7c4cd6c3461496c7239bd8666.png

出土于吐魯番阿斯塔那墓群的《石染典過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 圖)

  正是因為這些印章,專家們復原了這起發(fā)生在絲綢之路上的商事活動——這位粟特商人攜帶著安西都護府頒發(fā)的“過所”,從安西(今庫車)前往瓜州經商。在完成交易后,又向瓜州都督府申請返回安西的過所。以小見大地展示了當時絲路貿易的繁榮。

  除了這件“明星”文物之外,在吐魯番博物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還展出著唐朝新疆地區(qū)商業(yè)活動簽訂的契約、地方“法院”的判決文書、普通人的“戶口本”……這些千年前的文字,生動還原了古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給“2025絲綢之路萬里行”采訪團的記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脈傳西域:見證跨越千年的文化交融

  在2025年5月剛剛建成開放的西域都護府博物館,記者注意到,博物館復原了一座漢式學堂,用出土于當?shù)氐墓糯P、尺子,以及多件記載著古代經典的木簡、紙張復制品,來展示“孔孟之學”在新疆的傳播。

6c4134539884fc5c38457b72269829f8.png

西域都護府博物館復原的漢式學堂

  比如秦漢時期流行最廣、影響最大的蒙學教材《倉頡篇》,尼雅遺址就出土過幾件記載著這一內容的木簡;在中國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蒙學課本《急就章》,樓蘭遺址出土過它的紙版殘卷;直到今天仍然流行的經典蒙學讀物《千字文》,在吐魯番阿斯塔那、巴達木等墓葬中也發(fā)現(xiàn)了很多習作寫本及殘片。

095497c338d0d4ffce3e6824f8c8f954.png

出土于吐魯番阿斯塔那墓群的卜天壽《論語·鄭玄注》手抄本(吐魯番博物館 圖)

  據(jù)西域都護府博物館工作人員艾麗菲熱介紹,到了唐朝,州學、縣學在新疆地區(qū)蓬勃發(fā)展,文教的興盛加速了文化交融。

c9dc088dc2910e535d393b105908971c.png

出土于且末蘇伯斯坎遺址的董解元版《西廂記》

  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物館,比王實甫版《西廂記》還要早的董解元版《西廂記》,長期以來都是游客高度關注的文物。出土它的蘇伯斯坎遺址,是元代設置在這里的一處軍事要沖。一大批來自延安等地的戍邊軍民,日??恐段鲙洝反虬l(fā)時光,卻無形中讓中原的流行文學在新疆廣泛傳播。

  新疆地區(qū)出土的大批簡牘與文書,不僅填補了史料的空白,也將絲綢之路帶來的文化傳播娓娓道來,昭示著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深厚根基,更為今天各民族同心共筑中國夢注入文化力量。

  記者 敬澤昊 杜鵬

  審核 賈存真 李璐

[責任編輯: 羅曉麗 ]
營業(yè)執(zhí)照注冊號:91650102766838851Y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5120170002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新B2-20050008 新公網安備 65010202000013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3108311 新ICP備11000096號
舉報熱線: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舉報電話: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eui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