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腳下,看《新疆新青年》用青春點亮未來

2025-09-22 12:15:49    來源: 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

  在祖國的西北角,有一片被雪山和沙漠環(huán)抱的遼闊土地。這里是絲路要道,是文明交匯的驛站,也是年輕人追逐夢想的舞臺。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70周年之際,總臺CGTN推出系列融媒體報道《新疆新青年》,講述新時代青年在這片廣袤土地上揮灑汗水,追逐夢想的故事。

  從克孜爾石窟里的細膩筆觸,到帕米爾高原的時裝秀場;從鐵軌旁的青春堅守,到極限攝影師定格的天山雪嶺與高原湖泊……系列報道呈現(xiàn)了一場橫跨城市與鄉(xiāng)野、工業(yè)與藝術的青春接力,也刻畫了新疆當代青年多元、蓬勃的群體肖像。

  傳統(tǒng)煥新

  古老文明與青春激情在此交匯

  從烏魯木齊一路向西八百余公里,克孜爾石窟靜臥于懸崖之上。約4000平方米的壁畫和彩繪塑像,鐫刻著絲路文明的輝煌與流轉,見證著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鑒。

  總臺CGTN的鏡頭,將這份曾經沉睡的歷史以全新視角呈現(xiàn)給全球觀眾。石窟不僅是千年遺跡,更是青年與傳統(tǒng)對話的課堂。報道聚焦在這里工作的三位“95后”守護者——她們分別是壁畫臨摹修復畫師、數字信息研究員和石窟文化展示推廣者,她們用專業(yè)的知識與青春的熱忱讓文化遺產煥發(fā)新生。

△克孜爾石窟

  “年輕一代在臨摹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會刻下屬于我們的時代烙印,展現(xiàn)不同的審美與藝術理念。”克孜爾石窟研究所美術師艾潤說。她和同事們用細致入微的筆觸,為壁畫延續(xù)生命,讓石窟在新時代綻放新的光彩。

  研究所的文博助理館員那地亞·阿里木常年穿梭在洞窟間,透過細節(jié)探尋歷史密碼。她說:“當我走進石窟時,會感知到歷史的流動。希望有更多青年加入,讓文物真正‘活起來’?!?/p>

  負責文化展示與傳播的李妍曦,把石窟比作一簇曾經絢麗的煙花,而她的使命,是讓這簇煙花在新的時代再次璀璨。

  總臺CGTN通過鏡頭,讓世界見證新疆文化的多元魅力,也展現(xiàn)了中國青年對歷史深情而堅定的守護。

  青春逐夢

  他們讓生活充滿無限可能

  在烏魯木齊車輛段的客車檢修車間內,每天都有一個身影穿梭于精密儀器與龐大車體之間,她就是27歲的烏魯木齊女孩李秋曄。她說,她的工作就像是給火車進行定期“體檢”?!靶捃嚾讼胫嚾耍崩钋飼险f,“檢修不僅是職業(yè),更是責任?!彼们啻赫闪棵恳欢武撥墸U辖z路列車安全暢通。

  帕米爾高原走出的古丫一,在國際T臺與雪山間自由穿梭,成為向世界展示柯爾克孜族文化的新面孔。2024年,她回到家鄉(xiāng)主演宣傳片《帕米爾之約》,該片因質樸真實廣受好評。

  在喀什古城的屋頂上,24歲的阿卜杜薩拉木以奔跑詮釋自由。他是一位小有名氣的跑酷青年,堅信“做你喜歡的,然后堅持下去”。連綿低墻、平坦屋頂,成了他展示自我的舞臺。

  極限運動愛好者與戶外攝影師帕爾哈提·爾肯穿行于戈壁、火焰山、慕士塔格峰等多地,用鏡頭捕捉生命的精彩。

  文化共鳴

  多元交融里的新疆風采

  系列報道還關注那些用藝術和文化連接世界的年輕人。年輕的設計師凱迪日耶·柯尤木將漢服與艾德萊斯綢巧妙結合,讓民族元素與全球時尚同頻共振;藝術家古努·阿里根把傳統(tǒng)繪畫藝術與現(xiàn)代設計理念相結合,用一件件手工藝品講述新疆的文化、歷史與風情。這些跨界的探索,為新疆文化提供了新的表達方式,也讓更多海外觀眾走近真實的新疆。

  《新疆新青年》面向全球受眾推出多語種版本,在總臺CGTN各頻道和新媒體賬號同步播發(fā)。新時代的新疆新青年,光芒耀眼,充滿無限可能。

[責任編輯: 趙靜 ]
營業(yè)執(zhí)照注冊號:91650102766838851Y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5120170002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新B2-20050008 新公網安備 65010202000013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3108311 新ICP備11000096號
舉報熱線: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舉報電話: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eui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