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生物多樣性丨穿越第三紀的幸存者:聆聽亞洲唯一野生核桃林的低語

2025-10-15 10:45:12    來源: 天山網-新疆日報原創(chuàng)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郭倩

  伊什格力克山腹地,在距離鞏留縣城僅13公里處,隱藏著一片穿越時空的植物王國。這里不僅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更是亞洲唯一、世界罕見的野生核桃林最后庇護所——鞏留縣野核桃溝。每年秋季,當伊犁河谷的野生核桃樹果實綴滿枝頭,這些跨越了第三紀地質年代的孑遺物種,默默訴說著一部歷史悠久的生存史詩。

  冰川時代的活化石

  踏入野核桃溝,立刻被層層疊疊的綠意包圍。鞏留縣野核桃溝現存野核桃樹5500棵至1萬棵,是亞洲現存規(guī)模最大的第三紀孑遺野生核桃群落。作為世界僅存的兩處野生核桃林之一,其野核桃種群被證實為栽培核桃的原始基因庫,具有極其重要的科研價值。

  中國科學院伊犁植物園野核桃溝研究基地專家介紹,這片野生核桃林之所以能幸存至今,完全得益于峽谷地形形成的特殊逆溫效應。在第四紀冰川期,天山山脈這道天然屏障削弱了西伯利亞寒流的侵襲,而溝內向陽背風的地形又創(chuàng)造了獨特的小氣候環(huán)境,使這些古老物種躲過了寒流摧殘。

  溝內總面積達1.8萬畝的保護區(qū)里,最引人注目的當數那棵野核桃樹王。這棵樹樹齡達1000年,樹根根部直徑超過1米。靠近它,可以發(fā)現粗壯的樹干在時光的洗禮中一分為二,一半蜿蜒向下衍生出眾多枝干,另一半則昂首向上不斷延伸,至今已孕育出5500余株后代。

  “你可以看到,這棵野核桃樹王看上去還非常年輕,一派生機盎然?!膘柫艨h文旅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支部副書記彭良成介紹,9月20日以后,野核桃溝的核桃樹進入采摘期,今年工作人員將把野核桃樹王的果實全部摘下來,看看它到底能結多少果實,“這么做有兩個目的,一是進一步研究這棵樹能夠成活這么久的原因,二是探究它和溝內其他核桃樹在基因上的差別,針對遺傳變異性和多樣性兩方面做研究,預計這一工作將持續(xù)1年。”

  基因寶庫的生態(tài)密碼

  作為自治區(qū)級自然資源重點保護區(qū),野核桃溝的價值遠不止于觀賞。這里自然條件優(yōu)越,地形地貌復雜,孕育了多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森林、草原、草甸、溪流等為各種植物的生長、分布提供了良好環(huán)境。據統(tǒng)計,野核桃溝蘊藏著近400種動植物資源,其中珍稀物種就達350多種,堪稱名副其實的“動植物基因庫”。

  2024年6月新落成的天山野核桃展覽館內,800平方米的展陳空間揭開了這個基因寶庫的神秘面紗。天山野核桃展覽館里,展示了包括14個變型在內的野核桃種質資源,同時介紹了野核桃的生存環(huán)境、伴生植物資源,以及全國的核桃種質資源情況。全息投影技術下,14個野核桃變型種質資源以數字化形式清晰呈現——從種子到果實的生長全過程栩栩如生。影像中,核桃嫩綠的幼苗煥發(fā)著勃勃生機,讓觀者“穿越”到千年核桃林。

  彭良成介紹:“我們不僅收藏了200余份實體植物標本,還數字化保存了500余份標本。這里的野核桃基因蘊含著抗寒、抗旱、抗病的遺傳信息,對改良栽培核桃品種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p>

  漫步溝內,野核桃與新疆野蘋果、野杏等共同構成優(yōu)勢樹種,林下生長著密叢雀麥、短距鳳仙花等植物,其間還隱藏著新疆貝母、郁金香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生物多樣性使野核桃溝在2021年被授予“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研學游喚醒保護意識

  然而,這個萬年基因寶庫正面臨嚴峻挑戰(zhàn)。監(jiān)測顯示,近年來野核桃林結實量明顯降低且不穩(wěn)定,病蟲害問題日趨嚴重。

  “氣候變化只是因素之一?!北Wo區(qū)科研人員指出,“我們正在建立野核桃種質資源圃,通過科學手段保護這份珍貴的遺傳資源?!?/p>

  為此,鞏留縣創(chuàng)新推出“科研+保護+旅游”三位一體模式,在嚴格保護核心區(qū)的同時,2023年起在實驗區(qū)逐步修建徒步道、木棧道和觀賞亭。景區(qū)外側引入彩虹滑道等娛樂項目,既滿足游客需求,又有效緩沖了對核心區(qū)的影響。

  2024年,野核桃溝迎來轉型之年。沉浸式科學技術館和智能化野核桃展覽館的建成,使這里成為研學旅游的熱門目的地。數據顯示,從2024年4月至今,景區(qū)接待研學游團隊超過4萬人次,接待國內頂尖植物學專業(yè)研學團隊30支。如今,這里是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唯一一個由自治區(qū)教育廳和自治區(qū)文化和旅游廳共同認定的自治區(qū)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實踐教育基地。

  “置身于此,能真切感受到地球歷史的厚重與生命的堅韌?!眮碜择R來西亞的清華大學留學生余書琪感嘆道,“得益于新疆對這里的保護和發(fā)展,我們能見證奇跡。通過VR設備‘穿越’到第三紀,親眼見證野生核桃林如何歷經冰川時代存活至今,這是一種在書本上難以體會的震撼?!?/p>

  站在這棵千年野核桃樹王前,撫摸著皴裂的樹皮,仿佛能聽到時間流淌的聲音。這片亞洲唯一的野生核桃林,不僅是大自然留給人類的珍貴遺產,更是一座活的自然博物館。隨著近年來保護措施的不斷完善和科研力量的持續(xù)投入,這座跨越時空的基因寶庫將繼續(xù)在天山峽谷中書寫屬于自己的生命傳奇,為人類生態(tài)文明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自然智慧。

  ■記者感言

  呵護好這個“活化石”

  踏入鞏留縣野核桃溝景區(qū),指尖觸到千年野核桃樹王皴裂的樹皮時,記者忽然讀懂了“活化石”三個字的重量。這片藏身于伊什格力克山腹地的秘境,不僅生長著亞洲唯一的野生核桃林,更是一部鐫刻在年輪里的地球史詩——第三紀孑遺物種野核桃樹群在冰川期的寒流中僥幸存活,用基因密碼記錄著生命的堅韌。

  在天山野核桃展覽館,全息投影里萌發(fā)的核桃幼苗令人驚嘆;而科研人員提及“結實量降低”時的凝重,又讓人清醒認識到這份遺產的脆弱??吹?00余份實體標本與500余份數字標本靜靜陳列,聽著“抗寒抗旱基因可改良栽培品種”的解讀,記者才真正明白,這里不僅是風景,更是人類應對氣候挑戰(zhàn)的“基因銀行”。

  最令人觸動的,是當地“科研+保護+旅游”的創(chuàng)新實踐。木棧道避開核心區(qū),研學團隊帶著VR設備“穿越”地質年代,4萬余人次訪客在沉浸式體驗中成為保護者。馬來西亞留學生余書琪的感嘆道出了記者的心聲:書本上的“生物多樣性”,遠不及親眼看見千年古樹抽新芽時帶來的震撼。

  離開時,夕陽為野核桃樹王鍍上金邊。這座萬年基因寶庫的故事,不該只藏在伊犁河谷。它提醒我們:每一棵古樹、每一份基因,都是大自然的饋贈,守護它們,就是守護人類與地球共生的未來。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 迪木娜·吾斯爾汗 ]
營業(yè)執(zhí)照注冊號:91650102766838851Y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65120170002
增值電信業(yè)務許可證:新B2-20050008 新公網安備 65010202000013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3108311 新ICP備11000096號
舉報熱線: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舉報電話: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euiu.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