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峪溝在清晨醒來
2025-06-02 10:34:57 來源: 天山網-新疆日報原創(chuàng)
徐廣舟
當風呼呼透過窗戶,吹醒人們沉睡的耳鼓,吐峪溝在清晨醒來,把這里的溝溝坎坎重新撫摸一遍,慈祥地注視著本村人和外來人,還有天空飛翔的野鴿子。
人和野鴿子在彼此看來,都擁有相同的臉龐、相似的故事,和時光一起,一代代就這么慢悠悠地活下來。
吐峪溝在一個又一個清晨醒來,那風沙、那深溝、那滿是皺紋的山體每天都在變化。唯一不變的是,那嵌在歲月深處、一動也不動的山。吐峪溝有自己獨特的聲音,但習慣于沉默。走進一個個老屋,傾聽著一個個新鮮又久遠的故事,或許能激發(fā)聽者好奇,但不易生出豪邁,因為還有很多比虛構更蒼老的故事和生活細節(jié)已隨風而化。
37歲的阿里木·阿不力米提,已經無法記起曾祖父艾力完整的名字,只知道他是個木匠,綽號“野鴿子”,對為何有這樣一個綽號也語焉不詳。村里的老人說,艾力學鴿子叫足以亂真,曾因在田間勞作之余表演鴿子叫時引來一群鴿子,人們嘖嘖稱奇。
吐峪溝又一次在清晨醒來。它看著維修老房子的工人忙忙碌碌,看著挖掘故事的人走走停停;聽著溝底流淌的溪水窸窸窣窣,聽著野鴿子的鳴叫熱熱鬧鬧;聞著早春的柳樹枝和溪邊蘆葦散發(fā)的氣息生機勃勃……它知道早春的風會像往年一樣如期而至,杏樹發(fā)出嫩芽后還會開花坐果,姑娘百靈鳥一樣的歌聲也會在這個古村落響起,美味的黃面烤肉慰藉著當地人的味蕾,也成為遠方來客肚腸的牽掛……來客們端著相機記錄下老屋和洞穴的外景,吐峪溝的古老令他們著迷。
來客們走累了,坐在黃面烤肉館里品味著新鮮的哈密瓜、西瓜、梨子,又問老板怎樣把去年的水果保存到現在?老板耐心解答:本地很多家庭都有專門保鮮水果的儲藏室,室溫4攝氏度左右,以沙藏梨子為例,先在地面鋪一層沙土,沙土上撒一層麥秸粉末,麥秸粉末上再鋪一層沙土,將梨子把兒插入沙土直至全部沒入。這種水果保鮮辦法可以將水果儲存半年,一直吃到來年三月份。擁有一片果園是吐峪溝人的執(zhí)念,在滿足基本的衣食住行之后,很多家庭都會想方設法在自家院子里辟出一片土地,栽種桑、杏、梨等果木,“辛勤種果園,躺著享甘甜”的生活經驗已經植入人們心底,不局限于一家一戶。
醒來的吐峪溝,默默期待著對老屋“外部五千年,內部五星級”的升級改造。越來越多的人來了,又走了,留下更多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