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第一次④丨從首座現(xiàn)代化劇場啟程……
2025-06-21 10:47:57 來源: 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原創(chuàng)
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記者 梁偉
1957年1月12日,烏魯木齊南門。朔風雖勁,卻難掩數(shù)千觀眾匯聚的熱潮——金碧輝煌的新疆人民劇場,在萬眾矚目中敞開了大門。
當晚,話劇《蘊倩姆》在此首演,這是新疆歷史上第一座現(xiàn)代化劇場的誕生禮。翌日《新疆日報》的字里行間,跳動著時代的激動:“新疆各族人民久已盼望的人民劇場落成了!”
這座歷時17個月建成的瑰麗殿堂,汲取北京首都劇場精華,匠心融入新疆民族文化元素:門首兩側的雕塑,彈奏熱瓦普的男青年神采飛揚,起舞的女青年身姿曼妙,成為新疆歌舞靈魂的永恒定格;八角廳內(nèi),荷花吊燈映照著各民族挽臂同心的壁雕。那晚,20歲的兵團文工團演員王正凡第一次作為觀眾走進這座劇場,內(nèi)心震撼。后來,他帶著歌劇《無人村》,一次次登上這個舞臺。“那時,疆外的同行都羨慕新疆擁有如此驚艷的劇場?!彼貞浀?。
這座“中國最美劇場”,曾回蕩著自治區(qū)黨代會的歷史決議,見證過中外藝術團體的數(shù)千場交流盛宴,更讓新疆獨特的民族藝術從這里走向世界。它不僅是一座演出的殿堂,更是一座矗立在邊疆大地、象征著國家制度優(yōu)越性與民族文化自信的豐碑?!缎陆請蟆吩u價:“它讓各族人民更感到我們祖國可親可愛的溫暖”。
時光流轉到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過天山。為迎接自治區(qū)成立30周年,一座規(guī)模空前的建筑——新疆人民會堂破土動工。消息見諸1984年6月5日的《新疆日報》,宣告著又一個“新疆第一次”的啟程。
設計重任落在新疆建筑勘察設計院團隊肩上??偣こ處煂O國城、韓希琛等23位設計師,以“與時間賽跑”的精神,8個月內(nèi)完成藍圖。孫國城反復推敲:會議廳外形從上圓下筒改為上圓下方;他遍覽中外資料,創(chuàng)新設計出霧狀“蒲公英”噴泉。結構工程師袁金西力主采用先進的鋼網(wǎng)架技術,并與本地企業(yè)攻堅,實現(xiàn)了新疆自產(chǎn)鋼網(wǎng)架在大型建筑上的首次應用……心血凝結,一座宏偉建筑拔地而起:擁有當時國內(nèi)最長的32米自動舞臺,3160個配備8種語言同聲傳譯的座位,鑲嵌著全國最大的大理石壁畫《天山之春》。
1985年9月27日,鯉魚山下鑼鼓喧天,新疆人民會堂竣工。3天后,慶祝自治區(qū)成立30周年的大型歌舞《天山歡歌》在此上演。作為新疆歌舞團舞臺總監(jiān),王正凡在新疆人民會堂駐扎了兩個多月?,F(xiàn)代化的舞臺設施令他驚嘆——每一組升降機、每一塊幕布背景裝置都為完美效果而生。他繪制了上百幅調(diào)度圖,將科技融入歌舞敘事。多年后王正凡依然感慨,“去過國內(nèi)外無數(shù)劇場,新疆人民會堂的舞臺是最棒的!”
這座西北最大的會堂,從此成為自治區(qū)參政議政、文化盛典、外事活動的核心殿堂,是名副其實的“新疆會客廳”。
歷史的車輪駛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新疆的文化版圖再次迎來巨擘。2013年,在頭屯河西岸,一座形似“盛開天山雪蓮”的恢弘建筑——新疆大劇院拔地而起。這朵“雪蓮”主體高78米,其橢球體造型獨特復雜,施工難度國內(nèi)罕見,萬噸鋼結構塑造出內(nèi)外雙層平滑穹頂,堪稱建筑奇觀。
2015年8月8日,這座凝結當代科技與藝術想象的巔峰之作華彩綻放。當晚,大型室內(nèi)實景民族歌舞秀《千回西域》首演成功。來自多國的360位藝術家,融合雜技、武術、冰上芭蕾、高空特技與西域樂舞、絲路文化、新疆風情,在頂級聲光電舞臺上,演繹出如夢似幻的視聽盛宴。玉女踏歌、神女飛天、駝鈴商隊……古老絲路的故事磅礴復活。走出新疆大劇院,已退休多年的王正凡心潮澎湃、徹夜難眠,為新疆擁有如此現(xiàn)代化的劇場深深感嘆。
這三座跨越近七十載的文化豐碑,如同三座巍峨燈塔,次第點亮了新疆文化事業(yè)從啟蒙走向自信、從地域走向世界的壯闊航程。它們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單一功能到多元復合,其形制之變、技術之躍、理念之新,深刻丈量著新疆文化發(fā)展的鏗鏘步履。每一塊磚石都銘刻著建設者的智慧與汗水,每一方舞臺都回蕩著時代的強音與民族的歡歌。
往昔燈火與今日虹霓在此交相輝映。大漠長風正與人民劇場門前彈奏熱瓦普的雕塑深情相擁,它掠過人民會堂的琉璃飛檐,輕撫大劇院的金屬花瓣。它們以凝固的樂譜,見證著這片土地永不停息的舞臺——那里有歷史的回響,有現(xiàn)實的交響,更有未來的和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