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抓飯味道幾何
2025-08-20 10:42:29 來源: 天山網(wǎng)-新疆日報原創(chuàng)
這碗螃蟹抓飯,味道里有各民族的同心同德,有對大自然的敬畏順應(yīng),更透著鄉(xiāng)村振興的蓬勃朝氣
高娃
當(dāng)新疆的稻米與江蘇的螃蟹“邂逅”,會迸發(fā)出怎樣的滋味?
“以前村民們幾乎沒見過螃蟹,現(xiàn)在螃蟹是我們餐桌上的‘常客’?!苯眨觳疾闋栧a伯自治縣融媒體中心駐坎鄉(xiāng)庫勒特克其村工作隊第一書記阿依努爾·艾麥提江對筆者說,“尤其是那一鍋螃蟹抓飯,是家家戶戶團圓宴必不可少的美味?!?/p>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素有“稻米之鄉(xiāng)”的美譽,但稻田養(yǎng)蟹卻是近些年的事情。2015年,在江蘇鹽城對口支援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工作組的牽線搭橋下,庫勒特克其村試養(yǎng)“長江一號”品種螃蟹。如今,庫勒特克其村的“長江一號”蟹的名聲越來越響,引進的龍蝦等也銷售火熱。
從鮮少聽聞到成為鄉(xiāng)土特色,油亮的稻米裹著橙紅的蟹黃,這鍋螃蟹抓飯,咽下去的是香甜,回味的卻是比膏黃更綿長的韻味。
這味道里,藏著民族團結(jié)的甜。螃蟹抓飯的創(chuàng)意從何而來?是親友相聚時,援疆干部的一只螃蟹、“古麗”隨手抓起的一把葡萄干,與察布查爾大渠滋養(yǎng)而生的稻米融匯在一起,使江南水鄉(xiāng)的清潤、新疆大地的甘甜、百年渠水的甘醇在一鍋之中悄然相融。
就像和田的土月餅、喀什的酸奶粽子、精河縣的枸杞湯圓……一個又一個創(chuàng)意美食,都是各族群眾你添一把干果、我加一勺清油匯聚而成的智慧。這口飯里,沒有“異鄉(xiāng)”與“本地”,只有“我們”,仿佛是200多年前各族百姓共修察布查爾大渠時的默契,在新時代換了種方式流淌。
這味道里,飄著和諧共生的鮮。誰能想到,離海最遠的新疆,能養(yǎng)出“肚子雪白”的螃蟹?“稻蟹共作”的田里,水稻為蟹遮陰,蟹為稻田除蟲,一渠水養(yǎng)出兩樣寶貝,是這片土地長出的生態(tài)“奇跡”。
“奇跡”何止在于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放眼天山南北,塔克拉瑪干沙漠里養(yǎng)珍珠、火洲產(chǎn)三文魚……一個又一個“奇跡”背后是新疆人敢闖敢試的開拓精神,更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落地生根的生動實踐。
放下碗筷,指尖還留著蟹膏的油潤。這碗螃蟹抓飯,味道里有各民族的同心同德,有對大自然的敬畏順應(yīng),更透著鄉(xiāng)村振興的蓬勃朝氣。這味道是各族群眾攜手共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產(chǎn)業(yè)與時代同頻共振,一點點融出來的,這樣的味道,正在天山南北越飄越遠、越釀越濃。